文章简介:北青报:净化学术空气有利自主创新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五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昨日颁布,寥寥几个数字勾勒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科技蓝图。美好愿景如何变成人间伟业?纲要同时给出了行动纲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科技界今后15年的关键词。问题是我们的现实中仍存在着不利于它生成的因素。一方面,我国的科技人队伍中有很多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分子,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功利化、工具化的科技观在很多人的头脑中还较为严重,浮躁学风普遍存在,学术腐败时有发生。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将受到极大的掣肘。
学风浮躁是指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风气,它和从事科技工作学术所需的理智、沉稳、严谨、求实作风格格不入。比较典型的表现有: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缺乏免疫力,不安心于系统、扎实、深入的工作,而是浮光掠影、粗制滥造,希望以微小的“代价”换取丰厚的“回报”。热衷于自我推销,没有真正成果就急于宣传,整日奔忙于游说、公关。学术上见风使舵、跟风赶浪,不愿修正错误、求取“真经”,等等。
问题更严重的是一些单位、一些领域存在的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要么肆无忌惮地直接盗用别人的成果,要么在自己论文中故意抹杀前人的首创记录,要么在集体研究成果中颠倒论文作者名次。像黄禹锡一样伪造科学数据,利用尖端科技工作的专业性和信息海量的互联网技术,大搞半真半假的研究成果。内外“勾结”搞交易,有权有钱的想当博士、教授、理事,掌握头衔的趁机换取权、利方面的回报。更有些位高权重的学术闻人,在项目评审、学术评奖活动中拉帮结派、暗箱操作,严重阻碍了科技水平的提高。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我们神圣的科技殿堂内还存在着种种噪音,显然不利于自主创新之风的流布推广。在我们准备依照纲要大干一场时,有必要清理一下科技界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放下包袱,才能开动机器。当然,这不是说要停下手里的具体工作,来一场脱产的集中整治,不达河清海晏绝不重新出发,而是说,必须正视一些现存的严重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正本清源的纲纪应该发挥作用了,已有的要让它落到实处,没有的应该尽快补齐;从具体的工作者来说,涤旧和布新应该同步展开,一边驱除发小力而收大功的侥幸心理,一边端正态度干好手边的工作。
真正的创新是建立在牢靠的科学事实、科学理论基础上,遵循学术规范作出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健康学术气氛的养成根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偏废学风建设必将影响自主创新的大功告成。学术道德要讲,自省的力量是最有效的。监督制度要建,外部的压力是最可靠的。这两剂药方需要见机行事、综合运用,才能逐步消除已经形成巨大惯性的浮躁学风,自主创新的成果才能源源而出。
责任编辑:JJ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