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西气东输"巨龙"诞生洁净能源需加快发展
北京市燃气集团近日宣布:到今年7月4日,北京将结束48年人工煤气供应历史,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大型城市。而刚结束的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国际论坛透露:我国的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刚刚超过5%,煤炭消费依然高达67%以上。天然气所占比例远低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8.8%的亚洲平均水平。
在洁净能源利用上,我国在世界的排位依然靠后。据中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介绍,北京市最早使用天然气是在1987年。10年后的1997年,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北京市开始大量使用有21世纪洁净能源之称的天然气,开始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对使用人工煤气的居民用户进行置换,8年累计置换872118户。今年置换工作完成后,北京市天然气置换居民用户将达到952118户,而燃气总用户将突破400万户。环境保护和油价上涨的双重压力,使天然气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得到有效提升。
天然气使用市场方向的定位
随着西气东输这条天然气“巨龙”的诞生,我国已经敲开了天然气时代的大门。但是,真正进入这个时代的“绿色殿堂”,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限的天然气资源需要合理分配、使用,这不仅关系到天然气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天然气产业的长远发展以及相关能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供需不平衡,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工业用气与居民用气之争,有些地方存在着天然气价格不合理等不利于天然气工业协调发展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方向定位不科学。国外天然气消费大国天然气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历程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煤制气发达的国家,在天然气工业发展初期,往往是用天然气逐步置换液化气并最终取代煤制气,优先发展民用市场。煤炭资源有限或者煤制气工业不发达的国家,由于缺少相应的煤制气的基础设施,因此,天然气发展初期,主要用于生产化肥和发电。我国目前走的是“中间路线”,而且正处在过渡阶段。
天然气主要用作能源和化工原材料,尤其是化肥及化工行业,占天然气消费比例50%左右,居民生活用气只占10%左右。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天然气管道的延伸,居民用气的市场方向受到鼓励,工业用气比例将呈下降趋势。
建设完善的天然气管道网络
管网建设是制约天然气工业发展的“瓶颈”。天然气输送依赖管道运输,而天然气资源大多远离消费市场。因此,输气干线不完善、管网骨架不搭建起来,就不能实现资源地与市场的对接。同时,城市配气管网建设滞后,就不能把天然气送到最终用户手中,无法实现真正对接。在发达国家,用了近半个世纪才完成管网建设。美、英、俄等国的天然气管网如同一张四通八达的“蜘蛛网”,随时可以调节天然气的峰谷差。
西气东输是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今后10年,是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的高峰期,仅“十一五”的5年间,就要新建大约2.5万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到2020年,按照规划,我国将基本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输气干线和发达的城市配气管网。确立合理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天然气价格体系,对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天然气价格是制约天然气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什么原则确定天然气价格、反映天然气的真实价值,关系到天然气利用的健康发展。气价过高,用户承受不了,市场难以推广;气价太低,生产企业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生产积极性不高,同样难以为继。因此,天然气价格的制定,既要考虑到用户消费能力,又要兼顾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天然气价格与替代或相关能源价格挂钩;二是天然气价格要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国正式迈开了天然气价格体系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实行多年的政府定价与政府指导价并行的价格“双轨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天然气价格将更加合理,更能充分地发挥价格的杠杆和调节作用。
确保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天然气属气体产品,不同于煤炭或石油等资源,不能以原材料形式投放市场进行双向交易或再分配,从开发、加工到运输和利用,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必须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都会影响整体发展。因此,天然气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是天然气产业发展和获得最大效益的前提。
有专家提出了“上中下游一体化”综合开发政策,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和市场开发作为一个整体,对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就当前而言,上、中、下游之间的矛盾已开始显现,加快调整已成当务之急。同所有工业发达国家一样,天然气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JJ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