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武汉芯片厂“产房”大揭秘
如果把一块小小的芯片比作一个婴儿,那么这个有三个足球场大的“密封”厂房就是他的产房了。
总投资逾百亿的武汉芯片厂,每一个单独厂房与麦德龙、家乐福等大超市差不多。一期工程中,整体布局呈现马蹄形、占地6万平米的火柴盒式工厂远看上去,并不特别。
但要生产出国内最高端的12英寸芯片,这项工程的难度打破了很多之“最”。
滑移技术 比建国家大剧院还难
对于工厂承建方中国建筑五局武汉公司负责人陈坚强来说,这是他多年工程生涯中最难的一个项目。
他告诉记者,去年5月起参加招投标,有十几个对手。他们准备了“一本书那么厚的”方案竞标(几十万字),演讲,幻灯片演示,最终在2006年10月10日拿到施工订单。
陈坚强感叹,施工过程中,重达400多吨、长达94.3米的滑移技术是最难的,难度系数超过中国国家大剧院半球形的“水晶宫”,堪称中国第一滑移技术。1.2万平米的钢结构屋顶将分为七个单元滑移安装到位,其每次滑移重量达400多吨。
(注:滑移技术是借助动力原理,将超重的钢架结构一次性滑移安装到指定位置。该技术在大型建筑施工工程才会用到,属于建筑行业的顶级技术。)
高清洁度厂房 比无菌病房干净100倍
站在武汉芯片厂工地,项目经理、国家一级建造师熊鹤林的心情很爽,“武汉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加干净的工地了”。
熊鹤林告诉记者,芯片工厂对除尘、防尘的要求最高。在整个芯片厂,防尘级别被分为100级、1000级和10000级。其中,100级代表1平方米内只允许有100个微粒(最高级别)。
“车间将比无菌病房还要干净100倍。”熊鹤林说。
车间绝对平整
3平米内水平差不超过3毫米
武汉芯片厂整体占地6万平米,一期为三层楼房一楼为技术员除尘区,即为人服务的后勤部门,二楼为核心车间,即芯片的“产房”,三楼为设备保障区,即为生产线设备服务的后勤部门。每层楼建筑面积达1.5万平米,相当于三个足球场。因为绝尘的生产要求,施工方要求,这1.5万平米要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3平米内水平差不超过3毫米”。
“这是个怎样的施工难度,你问问给你家装修的装饰公司就知道了。”说到水平面控制,国家一级建造师熊鹤林脸上流露出一副“真的很为难”的表情。
墙面极度光洁
所有墙角都是圆角
为达到防尘标准,武汉芯片厂厂房所有墙角将被做成圆角(一般楼房为直角),因为圆角比尖角更不易落灰。
整体建筑内墙面将采用“环暖树脂”。熊鹤林告诉记者,“环暖树脂”其实是一种胶,好像家里装修要刮灰一样,涂胶的作用是让墙面更平整,便于后期做光洁处理。
与树脂墙相对应的是,厂区房顶也将采用一种名叫“华夫板”的特殊玻璃纤维,其作用同样是防尘。据介绍,“华夫板”造价昂贵,在国内用得很少,全国仅有3家生产厂家。
核电站式安检
员工穿“宇航服”上班
武汉芯片厂的保密级别可能不亚于核电站。总裁办经理舒扬告诉记者,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进工厂,而参观者只能在外面走廊上看,真正能接近生产线的人仅限核心工程师和操作员而已。所有人都被要求穿上防尘服。就连工厂的大门都是用特殊防爆材料做的。
“和宇航员穿的宇航服很像,穿一次需要20分钟”,舒扬说,“刚穿上时特别兴奋,觉得自己好像当上宇航员一样。衣服密封性能很好,即便穿得很久也不会觉得不透气。”
舒扬回忆,参观者和芯片厂员工一样,穿“宇航服”时要经历5次防尘处理:第一步是风浴,即用风吹去身上的微尘;第二步就是穿防尘服,然后再过一次风浴;接着是装防静电环,最后还要经过一次风浴。“整个过程吹3次风,感觉很舒服。”
经过再三请求,记者被获准进入工地“看一下”。戴上安全帽,登上封顶厂房的二楼,偌大的楼面空旷得如足球场一样。因为还在初期施工中,这里和一般的施工大楼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即便是面对这些还在冒水的水泥毛坯墙,记者还是被告知不能拍照、不能下去,只能站在脚手架上看看而已。
责任编辑:JJ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