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2007空调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总结报告(4)
2.4 出口再创新高,依然领先内销 中国空调器产品的出口1999年度只有区区210万台,进入2002年度以后,出口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2004年度的出口量达到了2340万台。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我国空调器产品的出口便爆发性地增长了10倍左右。但是在进入2005冷冻年度以后,出口市场开始出现滞涨现象,2006年度我国空调器的出口延续了2005年度的走势,继续在高位徘徊。
2007年度各品牌的累计出口总量达到了3260万台,首次站在了3000万台之上,比2006年度增长了540万台,增速达到了19.8%,近三年来首次增长超过10%(图表10、图表11)。这一系列数据足以表明中国在全球空调产业版图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从前几年开始,一些国内空调企业尝到了出口的甜头,由于只是负责生产,其他售后服务等环节一概不管,因此,尽管利润率并不很高,但一些企业还是确定了以出口为主的战略,有些企业的外销比例甚至远远大于内销。这也是这几年一些企业拼命扩张产能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在本年度出口市场依旧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丝危机。尽管今年的空调出口继续保持着增长势头,但许多企业却显示出了疲惫与不堪重负:国内持续不断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出口利润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尽管日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表明2007年1-5月份出口空调加权平均价格为157.78美元,同比上升了9.4%,但这也仅仅是大致消化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国内空调企业实质性的盈利水平并未提升。而国际上针对中国空调产品出口的种种限制有着进一步升级的迹象,变化不定的海外反倾销诉讼更是令人提心吊胆。海外市场始终是充满变数的一个市场,未来其还将更多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此前业界尚怀疑少数外资空调出口企业打恶性竞争牌,事实上,空调出口原产地的竞争中,国产品牌的竞争优势除了价格,并没有太多牌可出。本年度许多品牌在外销量保持增长情况下,整体利润却在缩小,恰好表明出口对国内空调企业的利润贡献将进一步缩小。
可以预见,今后海外市场的成熟度和技术性要求会水涨船高,欧盟WEEE、RoHS指令只是开始,美国、日韩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出台。这只会提升行业的进入门槛、加重企业的经营成本负担。眼下,欧盟两指令就已经让企业既要加强技术应对能力,还要规范质量体系特别是对上游供应商队伍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建设,涉及到企业竞争优势、发展模式等多方能力的考验。而且,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给予海外买家和市场所形成的“低价、无品牌、中低端产品”等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我国空调企业今后发展的主方向,就是要能够突破中低端产品和价格的路线,不仅要在产品功能和价格体系上进行突破,还要建立起一定的品牌形象。在自身竞争优势不明显,短期转型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空调企业今后的出口必将面临一段时间的整合动荡。
图表10 1999-2007年度空调市场总出口量走势图
年度 |
出口量(万台) |
1999年度 |
210 |
2000年度 |
370 |
2001年度 |
580 |
2002年度 |
807 |
2003年度 |
1490 |
2004年度 |
2340 |
2005年度 |
2560 |
2006年度 |
2720 |
2007年度 |
3260 |
图表11 1999-2007年度空调销售内、外销对比分析
年度 |
内外销总量(万台) |
内销出货量(万台) |
出口量(万台) |
1999年度 |
960 |
750(78%) |
210(22%) |
2000年度 |
1320 |
950(72%) |
370(28%) |
2001年度 |
1980 |
1400(71%) |
580(29%) |
2002年度 |
2357 |
1550(66%) |
807(34%) |
2003年度 |
3450 |
1950(56%) |
1490(44%) |
2004年度 |
4825 |
2460(51%) |
2340(49%) |
2005年度 |
4950 |
2390(48%) |
2560(52%) |
2006年度 |
5170 |
2450(47%) |
2720(53%) |
2007年度 |
6080 |
2820(46%) |
3260(54%) |
责任编辑:JJ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