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药用辅料界全球变革越来越快强吹规范风
药用辅料界的全球变革进程越来越快。在前不久国际药用辅料协会(IPEC)召开的2007年研讨会上,除了一如既往地强调辅料的重要作用之外,“监管”、“规范”以更高的频率被提及。
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药用辅料供应商与大型制药公司之间必须更加紧密地合作来共同降低药品生产成本、推动制药技术创新,同时要尽快融入新的辅料监管环境”。围绕这一中心议题,研讨会重点探讨了药用辅料安全性、辅料新规定的影响以及当前主要市场辅料监管状况。而围绕这三项内容进行的变革,将影响到2007年全球辅料行业的发展进程。
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近年来,制药公司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寻找药物的新剂型及规格,以确保这些新剂型的临床治疗作用不会打折扣。同时,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的壮大,制药行业自身也存在往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发新辅料、规范辅料行业变得越来越迫切。国际药用辅料协会一直在呼吁全球主要的辅料生产地区加强监管,前不久还来到中国敦促成立相关工作机构以加强对中国辅料行业的监督。
如今,欧洲已经开始实施药用辅料的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辅料生产商必须按照GMP规范来生产。欧洲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实行药用辅料GMP规范,是为了用更高的安全标准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进行适当的监管不仅可以提高欧洲厂家的竞争力,对世界各地的药用辅料生产商来说也可以起到带动作用。
欧洲业内人士还指出,生产商乃至整个欧洲药用辅料领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GMP规范,当下要做的应该是想办法避免新规定的出台给辅料供应商们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实际上,国际药用辅料协会已经提供了专门针对药用辅料的GMP指南,这份可操作的权威性文件不仅能帮助辅料生产商达到日益严格的要求,而且为制药公司与辅料生产商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法规上的约束和帮助,以确保所使用辅料的安全性。
考验制药公司的杂质问题
对药用辅料生产商来说,除了要对GMP有所心理准备之外,还将面临涉及生产过程中的一项新规定:药品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应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值水平之内。根据新规定,当人们每天摄入的基因毒性杂质的TTC值(即毒性物质限量)低于1.5微克时,这种基因毒性杂质的水平可以被接受;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短期接触时),较高的TTC值也许仍然可以被接受。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药用辅料生产商来说绝对是一大挑战,说不定还将成为行业优胜劣汰的重要参数之一。
《基因毒性杂质限制指南》已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虽然它并非专门针对药用辅料,但监管部门在审批新药上市之前,将会将根据这条新规定来对药用辅料中的基因毒性杂质进行毒理学评价。
由于辅料的常规合成过程只有在使用反应材料的提前下才能得以实施,而这些反应材料具有潜在的基因毒性,在某些情况下,辅料中存在基因毒性杂质也就不可避免。
《基因毒性杂质限制指南》的主要起草人在这次IPEC研讨会上表示:“在制药行业,有相当比例的合成产品可能含有基因毒性杂质,这自然成为一个较大的监管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一个问题。要对这种基因毒性杂质的危害进行定量的分析难度很大,《指南》可以为评价基因毒性杂质提供较清楚明了的参考。”
而如果制药公司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基因毒性杂质的重要性,它们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处理这一问题的技术水平。至于新规定是否将给制药公司增加负担,《基因毒性杂质限制指南》主要起草人的态度是乐观的,“不认为这一新的指南将会对制药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的影响”。
积极作用慢慢显现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新法规出台后,不可避免地将减少当前使用的辅料的种类。不过,也有另一种持反对态度的观点认为,药用辅料的质量、规格等将由此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以及扩展,已经有许多制药公司正在研究《指南》,并与辅料生产商展开了比从前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交流。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制药公司和辅料生产商合作新貌的出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可以改变药品生产中的大量资源浪费的诟病。一直以来,制药行业的生产要素并没有得到持续改进和优化,久而久之导致在生产某些产品时的浪费现象高达50%,设备利用率甚至低到了15%;然而,大多数制药公司消耗在生产上的费用占到了全部费用的25%,几乎与研发费用的投入持平。可以说,虽然制药公司生产出了合格的高质量产品,但却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取得的。制药行业的创新成果正在减少,运行成本却在不断上升,因此,大量资源浪费与这种背景所形成的矛盾将日渐深刻。《指南》一旦能够在制药企业和辅料生产商之间成功地发挥出作用,必将有助于更合理配置制药资源,优化行业结构。
业内人士还对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对剂型、关键性产品、生产要素和质量特性的理解加深,贯彻好Q8(制剂开发)、Q9(风险管理)和Q10(质量体系指南)等文件,与此同时生产出新型药用辅料,从而取得更好的生产结果,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的药品。”
欧洲需要向日美看齐
到目前为止,欧洲虽然规定制药公司必须提交制剂、原料药的主文件,但对药用辅料却没有作出这样的硬性规定。国际药用辅料协会欧洲监管事务委员会主席Carl Mroz提到了日本的作法。日本近来修改了1948年制定的药事法,要求制药公司必须向监管部门提交药物的辅料主文件(EMF)。
Carl Mroz认为欧洲也应该推行这种做法,因为欧洲一向缺乏辅料主文件的管理漏洞已经引起了行业的热论。Carl Mroz在研讨会上声讨了这种弊端:“我们希望建立一种机制,让新型辅料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欧洲市场。不推出新的辅料,制药公司的创新激情就会泯灭。试问,如果制药公司打算开发含有新型辅料的新给药系统,却由于缺乏这种新辅料的相关数据的支持和参考,相信有再伟大的设想也不敢贸然着手开发的。在一定程度上,这已经阻碍了欧洲开发新辅料、新药物的进程。”
Carl Mroz称,日本和美国已经推行了EMF模式,欧洲为了保持其制药的综合实力,未来能在向中国、俄罗斯这样的新兴药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应该尽快地推行辅料EMF模式。
可以明显感觉到,近几年全球辅料行业有一股以监管为主要变革力量的潜流在涌动着。一方面,全球新药研发后继乏力使得一部分研发注意力转向发掘药用辅料;另一方面,制药领域内生性发展要求使得对药用辅料行业的监管日渐严格。在今后的若干年里,“迎头赶上”将是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的精神状态。
责任编辑:JJ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