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生物制品的监管应要疏堵结合并加强监管
生物制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药监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为净化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生物制品市场仍不容乐观。从去年假白蛋白到今年假狂犬疫苗的出现,已严重危害到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
现就假冒伪劣生物制品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谈谈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多因素导致假劣生物制品频频出现
基层药监部门缺乏有效的技术监管,监管手段和方式落后。对生物制品的监管基本靠“看”、“查”、“对”,搞基础的“行为”监督。“看”是看生物制品的外观、包装、说明书及储存条件;“查”是查被监管对象的采购渠道和资质备案;“对”是将其它被监管对象的同厂家同批次的生物制品进行对照比较。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运用“一针见血”式的科技手段来检验鉴别。同时对有疑问的生物制品只有中检所才能做鉴定,周期较长,极易错过有效的打击时间,放任了违法犯罪行为。
生物制品生产货源相对紧张,供应网点少,采购渠道不规范,市场需求和货源供应矛盾比较突出,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如:“人用狂犬疫苗”市场需求量大,货源紧张。
生物制品价位高,利润空间大,暴利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加之生物制品一般是用于预防和急救,用药后不能“立竿见影”,从而使造假者心存侥幸。
法制意识淡薄,执行《药品管理法》制度不严格,未履行药品购进质量验收程序。部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药品来货验收不履行程序,非法渠道购进生物制品,未登录药品质量购进记录,给不法份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疏堵结合,加强监管
加强基层药监部门的技术装备建设。技术监督是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是监管科学性的物质保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假劣生物制品对比数据库查询系统和药品流通管理监控系统。
加大对生物制品疫苗供应网点的建设力度,鼓励生产企业加大对生物制品疫苗的生产量,缩小市场供求矛盾。
减少生物制品的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百姓;加强对生物制品疫苗的监督频率,建立生物制品日常监管诚信档案。
加强对企业学习生物制品法律法规的监督,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加强合作,打破区域限制,建立协查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加大对生物制品的整治力度,形成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打击合力,并呼吁尽快健全和完善生物制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责任编辑:JJ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