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4)
第三节 压力工况
第6.3.1条 热水热力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供热介质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
30-50kpa的富裕压力。
第6.3.2条 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应超过直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
二、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第6.3.3条 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应保持必要的静态压力,静态压力应符合下列要
求:
一、不应使热力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应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二、与热力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充满水;
三、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允许压力。
第6.3.4条 开式热力网非采暖期运行,回水压力不应低于直接配水用户热水供应系统静水压力再加上50kpa之和。
第6.3.5条 热水热力网的定压方式,应满足用户系统所需的作用压头要求。
第6.3.6条 热水热力网的定压方式,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定压力点应设在便于管理并有利于管网压力稳定的位置。通常设在热源处。
第6.3.7条 城市热水热力网设计时,应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绘制各种主要运行方案的主干线水压
图。 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还应绘制必要的支干线水压图。
第6.3.8条 城市蒸汽热力网,宜按设计凝结水量绘制凝结水管网的水压图。
第四节 水泵选择
第6.4.1条 当热水热力网采用中央质调节时,热力网循环水泵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不小于管网总设计流量,当热水锅炉出口至循环水泵的吸入口装有
旁通管时,尚应计入流经通管的流量;
二、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不小于设计流量条件下热源、热力网,最不利用环路的压力损失之
和。
三、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水泵的型号宜相
同;
四、循环水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设计参数相适应;
五、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以下循环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或四台
以上水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
第6.4.2条 当供热系统采用中央质--量调节时,若采用连续改变流量的调节,应选用调速水泵;若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调节,宜选用扬程和流量不等的泵组。
第6.4.3条 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时,应绘制水泵和热力网水力特性曲线,进行水泵选择。
第6.4.4条 中继泵站的位置及参数应根据热力网的水压图确定。
第6.4.5条 热水热力网补水装置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应根据供热系统渗漏量与事故补水量确定,一般取允许渗
漏量的4倍;
二、开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生活热水量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渗漏之和确定;
三、补水装置的压力应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30-50KPa,如果补水装置同时用于维持热力网
静压力时,其压力尚应满足静态压力的要求;
四、闭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二台,此时可不设备用泵;
五、开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三台或三台以上,其中一台备用。
第6.4.6条 热力网循环水泵与中继水泵吸入侧的压力,应不低于吸入口可能达到的最高水温下饱和蒸汽压力加50KPa,且不得低于50KPa.
第七章 管网布置与敷设
第一节 管网与布置
第7.1.1条 城市热力网的布置应在城市建设规划的指导下,考虑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7.1.2条 热力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网管道一般平行于管路中心线,并应尽量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同一条管道应只沿道的一侧敷设;
二、穿过厂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三、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四、热力网管道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地下水位高
等不利地段。
第7.1.3条 管径等于或小于300mm的热力网管道,可以穿过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自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
第7.1.4条 热力网管道可以和自来水管道、电力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压缩空气管
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综合管沟内。但热力管道应高于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并且自来水管道应做绝热层和防水层。
第7.1.5条 地上敷设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可以和其它管道敷设在一起,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
责任编辑:JJ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