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中国的能源与环境
缺失的一角
这些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方式能否在长期取得效果,受到识者的广泛怀疑。“层层压指标的后果,收获的将会是一堆假数。”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指出。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问题出在结构性调整不力上。“要实现20%的节能降耗的目标,其中30%到40%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有60%至70%需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实现。”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则在2007年2月召开的能源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在节能降耗问题上应该减少对行政手段的依赖,而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来解决问题。
他指出,面对能源环境的严峻形势,通过分解节能指标、严格考核等来实现降低20%的目标,是一个重要措施。但面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复杂情况,以政府人员判断层层下达的指标,很难做到科学合理。过度使用行政性工具,不仅有技术难度,而且还会增加管理成本,带来社会的不公。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技术标准、法规、经营激励等,应当通过市场起作用,着重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这样就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位曾就能耗问题反复呼吁的专家表示,现在政府还掌握着很多重要资源的配置,控制着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加之环境监管不到位,使得稀缺生产要素升值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多隔离在了政府层面,政府的屏敝作用阻碍着经济信号的正常传递。一方面,国家一次次设定明确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不断通过行政干预维护了一个资源依赖型的发展环境,抑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政策的导向和政策目标相背离,致使经济增长中的许多突出矛盾难以解决。
“当各地政府和企业依据扭曲的经济信号各自作出决策的时候,就会不断地重复土地管理失控、投资过热、高能耗产品和产业快速增长、环境恶化等突出矛盾。”陈清泰说。
责任编辑:JJ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