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3)
二、与采暖系统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
1、平均流量
Gsp=3.6[Qsp/c(t`1-θ2)]?[( tr-tlr)/(tr-tl)] (6.1.3-3)
式中: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4.1868KJ/Kg?°C
t`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θ2--采暖期开始时采暖期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
力网侧出口水温, °C;
tr--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
tlr--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生活热水出口水温,°C,tlr=θ2-Δ
Δ可取5-10 °C;
tl--冷水计算温度, °C。
2、最大流量
Gs?max=3.6[Qs?max/c(t`1-θ2)]?[( tr-tlr)/(tr-tl)] (6.1.3-4)
式中:Gs?max--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4.1868KJ/Kg?°C
t`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θ2--采暖期开始时采暖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力
网侧出口水温, °C;
tr--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C;
tlr--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生活热水出口水温,°C,tlr=θ2-Δ
Δ可取5-10 °C;
tl--冷水计算温度, °C。
第6.1.4条 开式热力网生活热水热负荷网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平均流量
Gsp=3.6Qsp/c(t*1-tl) (6.1.4-1)
式中:Gsp--生活热水热负荷平均流量,(T/h);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4.1868KJ/Kg?°C
t*1 --开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l--冷水计算温度, °C。
2、最大流量
Gs?max=3.6Qs?max/c(t*1-tl) (6.1.4-2)
式中:Gs?max--生活热水热负荷最大流量,(T/h);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4.1868KJ/Kg?°C
t*1 --开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l--冷水计算温度, °C。
第6.1.5条闭式热力网,当采用中央质调节时,干线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Ggb=Gn+Gtk+Gsp (6.1.5)
式中:Ggb--闭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t/h);
Gn--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Gtk--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第6.1.6条 双管开式热力网当采用中央质调节时干线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Ggb=Gn+Gtk+Gsp (6.1.6)
式中:Ggk--闭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t/h);
Gn--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Gtk--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第6.1.7条 热水热力网当采用中央质--量调节时,应采用各种热负荷的热力网流量曲线相叠加得出的最大流量值,作为设计流量。
第6.1.8条 热水热力网支线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与干线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相同,但生活热水热负荷的热力网流量应按以下规定取用。
一、当生活热水用户有储水箱时,取生活热水热负荷平均流量;
二、当生活热水用户无储水箱时,取生活热水负荷最大流量。
第6.1.9条 蒸汽热力网的设计流量,应按各用户的最大蒸流流量之和乘以同时系数确定。当供热介质为饱和蒸汽时,设计流量包括补偿管道热损失产生的凝结水的蒸汽量。
第6.1.10条 凝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蒸汽管道的设计流量乘以用户的凝结水回收率确定。
第二节 水力计算
第6.2.1条 热力网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应采用下列数值:
一、蒸汽管道 0.0002m;
二、热水管道 0.0005m;
三、凝结水及生活热水管道 0.001m;
第6.2.2.条 确定热水热力网主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 经济比摩阻数值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 一般情况下,主干线设计比摩阻可取40-80pa/m。
第6.2.3条 热水热力网支干线,支线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管径,但供热介质流速不应大于3.5m/s,同时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对于只连接一个用户热力站的支线,比摩阻可大于300pa/m.。
第6.2.2条 确定热水热力网主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经济比摩阻数值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 一般情况下,主干线设计比摩阻可取40-80pa/m。
第6.2.3条 热水热力网支干线,支线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管径,但供热介质流速不应大于3.5m/s,同时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对于只连接一个用户热力站的支线,比摩阻可大于300pa /m。
第6.2.4条 蒸汽热力介质的最大允许设计流速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过热蒸汽管道
1、公称直径大于200mm的管道 80M/S
2、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00mm的管道 50m/s
二、饱和蒸汽管道
1、公称直径大于200mm的管道 60m/s
2、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00mm的管道 35m/s
第6.2.5条 蒸汽热力网应根据管线起点压力和用户需要压力降,选择管道直径。
第6.2.6条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蒸汽热力网,管网起点压力应采用技术经济计算确定的汽轮机最佳抽(排)汽压力。
第6.2.7条 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蒸汽热力网,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热力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宜采用较高值。
第6.2.8条 蒸汽机热力网凝结水管道设计比摩阻可采用100pa/m。
第6.2.9条 热力网管道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的比值,可按表6.2.9推荐的数值取用。
管道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比值 表6.2.9
补偿器类型 |
公称直径(mm) |
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的比值 |
蒸汽管道 |
热水及凝结水管道 |
输送干线 |
套筒或波纹管补偿器(带内衬筒) |
≤1200 |
0.2 |
0.2 |
“冂”型补偿器 |
200-350 |
0.7 |
0.5 |
“冂”型补偿器 |
400-500 |
0.9 |
0.7 |
“冂”型补偿器 |
600-1200 |
1.2 |
1.0 |
输配管线 |
套筒或波纹管补偿器 (带内衬筒) |
≤400 |
0.4 |
0.3 |
套筒或波纹管补偿器 (带内衬筒) |
450-1200 |
0.5 |
0.4 |
“冂”型补偿器 |
150-250 |
0.8 |
0.6 |
“冂”型补偿器 |
300-350 |
1.0 |
0.8 |
“冂”型补偿器 |
400-500 |
1.0 |
0.9 |
“冂”型补偿器 |
600-1200 |
1.2 |
1.0 |
责任编辑:JJSKT